2022-06-20 09:42:51
俄乌冲突的爆发是一场全世界的危机,这牵动了美国西方的大量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同时全世界所有国家也在面临一场的站队问题。在大部分西方国家都站在乌克兰的角度发声时,印度和中国等部分大国却选择了保持中立的立场。
这些相对中立的大国,对西方干预两个国家之间的军事摩擦,没有表现出支持的态度。让西方国家很是着急。以至于在我们的舆论场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中国是不是应该与俄罗斯进行切割,跟着美欧阵营去抵制俄罗斯?成为西方国家的对立面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吗?可能真的不是。
这是一种什么观点
中国某高校的国际关系专家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曾放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和俄罗斯完成切割止损,不能站在西方的对立面。这是一种站在西方角度去解读中国的观点,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们经常去定义的中俄关系。
如果这种话题被放在美欧政客的办公桌上,那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文案。但这并不是一个基于对中国立场的描述与观点,而是站在美西方角度对中国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妄谈。
这种说法在中国舆论场中并不是罕见的,事实上还有很多公知学者,是对欧美西方抱有一定幻想的。
他们已经站在西方主流舆论下很久了,立场上他们与欧美意识形态的交流深度也高于中国,所以很自然就会站在西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过,当我们站在中国立场去看待这些观点时,就会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俄乌冲突确实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损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损害,政治外交领域的损害也是巨大的,但是与俄罗斯切割就能够止损吗?对于中国来说,与俄罗斯进行切割,不但没有收益,甚至带来的损害会更大。
中国需要与俄罗斯能切割吗?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官方定义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基于经济、科研以及外交等多层面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很多企业是与俄罗斯相关产业有深度合作的,包括经贸,也包括科研、文化等多方面。如果中国与俄罗斯进行切割,同欧美一样对俄罗斯进行全方面的制裁,我们受到的损害会相当之大。
最先反映到我们身上的就是原油与天然气的供给上,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能源贸易是巨量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想想看欧盟,哪怕是欧盟不断在表面上提出对俄罗斯进行最残酷的经济制裁,他们也无法从海上获得足量的天然气来保证日常消耗。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更深,我们的原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都与俄罗斯有深刻的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保证了中国日常的能源消耗,以及必要的能源储备。
如果我们的这些能源项目都停止了,中国在这些领域出现的缺口将不可能从其他市场中得到填补,能源价格飞涨将是可以预见的恶果。
其次像中欧班列的运营也将受到巨大冲击,这可是一个年增长率超过55%的项目,是一个6年来,增长了9倍贸易额的巨大市场,一个年运输货值超过750亿、惠及沿途数十个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
而这条巨大的经济命脉绝大部分都需要过境俄罗斯。过境的过程中,中欧班列对俄罗斯的贸易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
如果中国与俄罗斯进行切割,中欧班列能否过境俄罗斯将是一个未知数,就算是能过境恐怕也不会再与俄罗斯继续发生贸易,这些损失谁来承担?
如今俄乌冲突爆发,国际海运空运多方面受阻,大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很难过。目前中欧班列的贸易额正在不断逆市上扬,这个时候你要做切割,那不是砸人饭碗吗?
这些还都只是中俄经济问题当中比较具有说服力的内容,其他的合作项目呢?如果这些合作项目都停下来,对中国的损伤谁来负责,那个在电视台大放厥词的国际关系专家能给出答案吗?
能再找出一个年增长率超过55%的经济项目吗?恐怕他在电视台采访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把中国放在对立面是欧美的选择,不是中国的选择
关于为什么欧美要把中国放在对立面,其实美国的一位黑人女主持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她在一档节目中这样描述中美贸易战: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大国博弈并不是一个国家崛起威胁了另一个国家的地位,而是一个文明与另一个文明的冲突。
在没有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不但是欧美的对立面,更是主要打击的目标。当华为的5G工程发展到英国的时候,那些英国人为什么会突然像失去了理智一样要去打砸焚毁华为的5G基站呢?
他们不能忍受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延伸,这是对他们数百年来建立的文明体系的一种冲击,这才是根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保持着求同存异的发展方式,这是一种自信的发展道路。
春秋时代,我们就体现了包容的姿态,秦国最开始就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诸侯国,被包容到了周朝的大家庭中,而后来秦国的崛起,也是放在周朝的叙事体系下,而没有将其视为其他文明。
更是在春秋时代就把腓尼基人带来的玻璃技术融会贯通,让我们看到了越王勾践的剑上里带着琉璃的成分。更比如汉唐时代,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都是包容和互通有无的。
而欧美人建立的文明并不是如此,他们更愿意进行零和博弈。征服与消灭其他文明是建立文明的主要动力,这是写在圣经里的。
而他们无比憧憬的罗马帝国更是以征服其他文明作为一种炫耀的方式,凯撒的那句“我看见,我征服”是欧美人最底层的逻辑。
到了大航海时代,中国的方式是派出舰队以扬国威,让全世界看到明朝的伟岸,而欧美人则靠着三角贸易和人口买卖来提升国力,完成原始野蛮的资本积累。由此可见,两种文明的发展方式与底层逻辑都是截然不同的。
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与中国进行多层次的对抗,是他们骨子里掠夺天性的展露,是欧美文明零和博弈的一种延伸。
欧美将中国放在了对立面,这并不源于俄乌冲突,也跟中国的高速发展没有关系,是欧美不能容忍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与他们不同的文明体系和叙事主体的底层逻辑。
如果不存在这种底层逻辑,就没有十字军东征,没有殖民主义,更没有两次世界大战。既然欧美不能容许中国存在另一套叙事体系,那么中国能否通过主动和解,降低姿态来消解冲突呢?
是不是中国低下了头,认了错,自废武功,就能够换取欧美的原谅,加入到欧美的大家庭了呢?
中国能加入到欧美阵营吗?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欧美的合作方式就是低头。西方人可以随意对中国发起攻击,并签下不平等条约,以换取极大的贸易权利,践踏中国的尊严。
可是这样的办法能让中国融入西方吗?很显然,中国花了一百多年拿到的教训就是,不行。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应该是日本。
日本自大正时代开始,就抗拒自己作为黄种人的划分方式,他们更愿意将自己视为白种人,并且试图用西方的叙事体系来描写自己,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过程中,日本军人是高度欧化的,他们以效仿西方。
尤其是德国人的生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性,为摆脱自己是亚洲人无所不用其极。等到了昭和天皇签下停战协议,美国军队进驻日本之后,日本试图西化的心态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将属于他们自己的忍者文化和武士道文化等各式本土文化强行嫁接到西方的叙事体系下,甚至在90年代主动签下广场协议自废武功,生怕阻碍了美国资本的野蛮生长,但他们换来了什么吗?
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一直都在试图加入五眼联盟,试图将日本划入到欧美情报同盟的主体中,却惨遭多次拒绝。
日本动漫就算是把主角的头发弄得再黄,再具有欧美血统,也依然无法成为欧美人眼中的欧美动漫。哪怕是日本人再希望自己成为美国军事同盟的一部分,他的地位也不能比澳大利亚高。
日本如此低三下四都没办法换取到欧美的包容,中国能吗?答案当然是不能。中国只有走自己富强的道路,走和平发展的路线,让中国的民生与科技继续做强做大,才可能与他们实现平起平坐。
当欧美必须要仰视中国,不得不低下他们的头向中国寻求帮助的时候,让我们中国,来包容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