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网

赵伟:“类滞胀”下欧债不稳定性或加剧

2022-07-18 16:48:52

手机号码大全列表

  时隔十余年后,欧洲债务的“老问题”不仅没有根治,反而在疫情、俄乌冲突后进一步扩大。展望未来,“类滞胀”下,欧洲债务的不稳定性或将加剧凸显。

  衰退预期下,欧洲债务担忧升温

  近期,市场对于欧洲经济问题的担忧越发升温,使得美元指数走高,欧元汇率大跌。俄乌冲突以来,欧洲经济的表现十分疲弱,衰退风险逐步累积。欧债市场也在反映这一逻辑,例如信用利差、国别利差大幅走扩,均接近上轮欧债危机时期的水平,映射市场对欧洲经济的担忧。同时,市场对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的担忧也出现明显升温。

  图1 欧元区国别利差大幅走阔

  尽管欧洲央行紧急出面安抚,但市场依旧担忧欧债危机或将卷土重来。由于担心欧元区内部融资环境进一步分化,欧洲央行在6月15日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将用德国、法国、荷兰的到期债券收益来购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国债。即便如此,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5年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依然居高不下,指向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市场越发担心上述经济体因偿债能力不足暴露违约风险。

  欧洲央行即将启动加息的背景下,利率抬升使得偿债压力大幅攀升,其中意大利等偿债压力或更加凸显。通胀目标制的约束下,欧洲央行短期不得不加快政策正常化,不断吹风将于7月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眼下,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将于年底前累计加息约100基点。这一背景下,简单测算显示,欧元区整体利息支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或将提升0.8个百分点,相当于2014年的水平。其中,对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偿债压力更突出的经济体而言,欧洲央行加息或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图2 欧元区政府利息支出压力或将上升

  图3 意大利、西班牙政府利息支出压力或将徒增

  欧债未来如何演绎?

  能源转型等影响下,欧洲“类滞胀”格局的持续性或超预期,将严重制约货币政策路径。事实上,欧洲能源体系的脆弱性,不是俄乌冲突后才出现的;2021年下半年气候“失常”背景下,欧洲短短半年左右就出现电价的大幅上涨。俄乌冲突的出现,进一步加大欧洲能源体系的脆弱性。并抬升欧洲经济“滞胀”的风险,进而又会导致后疫情时代,欧洲的货币政策不得不在“两难”境地中进行抉择。

  货币政策掣肘、财政一体化推进不力的背景下,欧债问题仍难以“根治”。欧债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德国、法国等国享受着欧元的汇率优势进行贸易扩张,意大利、希腊等国享受着欧元区低资金成本进行债务扩张,但财政一体化的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低通胀、低利率时期,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大量增持意大利、希腊等国债券兜底。眼下,“类滞胀”格局下,欧洲央行已宣布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货币政策总量受限的背景下,结构上的“购债再平衡”更多是权宜之计,难以“根治”欧债问题。

  与10年前不同的是,作为欧元区“核心”的德国、法国也面临着极大挑战。其中,“火车头”德国深受能源危机之苦,30多年来首现贸易逆差,经济表现尽显疲态、托底能力难比以往;欧洲财政一体化也面临更多阻力。更重要的是,眼下欧元区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债务在2023年后到期规模大,并且内部成员国持有占比较高,未来债务的不稳定性或将进一步凸显。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宏图网版权所有